本科生教育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教育教学» 本科生教育» 评估专题

创新培养——以新医科建设为契机,致力构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创新培养”新样板!(三)

2019年4月,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发布“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重点强调“四新”即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新农科建设。新医科建设契合健康中国战略、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以及教育强国战略要求,探索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新医科人才培养体系对于医学教育改革至关重要。

创新培养,引领新时代人才新动力

创建“一个驱动、两个转变、三个着力”的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引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一个驱动:即以建构主义教学观为指导,以培养创新型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为目标的核心驱动。两个转变: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和课堂管理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从被动式的“学”转变为探究性的“学”。三个着力:着力于编写既能反映本学科先进水平,又符合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优质教材,纸质教材与数字教学资源有机结合,寓教于乐,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着力于更新教学手段和方式,打破传统的“以学科课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着力于培养学生科研兴趣与创新能力,避免以考试分数和实验报告成绩为主要考核指标的单一性评价体系,引入学习过程的评价、创新性、学习反思和交互评价等全方位综合评价体系。

图片18.png

“一个驱动、两个转变、三个着力”教学模式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

1+1>2双重身份展实效。负责实践教学的教师团队基本同时工作于科研一线,有着扎实的科研背景及科研思维。基于实验内容多、课时少、学生人数多以及部分微生物实验的实验周期长等现实特点,以尽可能花最少时间,掌握最多技能与知识,培养最优科研思维并同时满足不同学生需求为导向,从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实验本身特点等角度出发,巧妙对实践类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即有机结合示教与学生实操内容。教师科研中积累的与实践课程相关的心得体会,科研及生产中的应用及其特点,真正做到科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

图片19.png

实践教学组织示意图

持续孵化金点子。教学团队指导学生设计创立“良草集”舒缓喷雾,并在创立之初获得beat365官方网站杏林杯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金奖,于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中荣获市级二等奖。在此基础上,继续指导学生将产品项目化与医学免疫学专业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启发学生思维,强调“成果转化”,后续陆续衍生良草集宝宝珍爽粉等产品,而“良草集”项目也于2023年获得青创北京挑战杯校级二等奖和青创北京2023年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市级特等奖。

8bffa29d3cf412d7526c4c9323b8f2a.jpg

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

依托整合医学前沿国际会议,搭建创新共融平台,加强跨学科教育,提升多学科交叉创新人才的培养,设立优秀本科生学术交流分会场,现场气氛活跃,内容充实,获益匪浅。

图片22.png

整合医学前沿国际会议优秀本科生学术交流分会场